李若云:筑牢信仰之基 匯聚團結之力 爭做新時代最美農擔人
作者:呼倫貝爾市農牧業融資擔保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:2023/9/27 10:56:04 瀏覽:次
筑牢信仰之基 匯聚團結之力 爭做新時代最美農擔人
國家農擔公司黨委書記 李若云
2015年,黨中央、國務院統攬我國農業農村發展新形勢,作出建立全國農業信貸擔保體系的重大決策,凝結了黨和國家推進農村金融服務改革的創新智慧和遠見卓識。7年多來,全體農擔人以服務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為己任,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,勇于擔當、主動作為,全力提高農擔業務覆蓋面和普惠性。截至目前,全體系已累計服務支持超過371萬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項目,累計提供擔保貸款超1.2萬億元,農擔業務已覆蓋98%的縣級行政區和全部的農業大縣、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,已建成自有市縣級分支機構1100多家,專職員工4000余人,成為助力鄉村振興,推動農業農村現代化的一支重要力量。
鄉村振興,人才隊伍是關鍵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,要培養造就一支“懂農業、愛農村、愛農民”的“三農”工作隊伍。農擔作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重要政策工具,是各級政府、金融機構和新農人之間的“橋梁”,承擔著“一手托三家”的重任,這要求農擔人努力成為鄉村振興政策的“明白人”、融資擔保行業的“懂行人”和農業農村工作的“熱心人”。7年多來,全國農擔體系廣大干部員工用堅守和忠誠,全面貫徹黨中央關于“三農”工作的決策部署,踐行著習近平總書記關于“三農”工作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,在鄉村振興工作一線,書寫出新時代農擔人的忠誠之美、愛農之美、奉獻之美和敬業之美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,要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,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。作為政策性擔保工具,全國農擔體系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,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,完整、準確、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,持續不斷發揮政策效能。
一是牢牢把握政策性定位,堅守解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“融資難、融資貴”問題的初心使命不動搖。建立健全全國農擔體系,是推動解決農業適度規模經營中的融資難題、激發其內生活力的重要手段,是財政撬動金融資本、引導社會資本投向農業的重要紐帶,是構建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多元投入機制的重要布局。要全面落實財政部的總體部署要求,嚴格執行“雙控”標準,準確把握政策性業務范圍,專注支持農業適度規模經營。要深刻認識農擔是中央財政打造的“財政+金融”協同支農工具這一定位,以落實財政支農政策目標作為新時期發展方向。
二是增強為農服務能力,全面提升農擔核心競爭力。農擔正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,要抓住這一戰略機遇期,不斷錘煉為農服務本領,加快形成在客戶發掘、數據整合、產品創新、風險評價、保后服務、風險化解等方面的核心競爭力,全面提升在農村金融市場的話語權。尤其在“客戶挖掘”和“數據整合”方面加大力度,既要高度重視發展壯大專職人員隊伍,持續推動基層服務網絡建設,深入挖掘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金融需求,提高自主獲客能力;又要牢牢把握項目發現、調查、評審主動權,掌握“第一手”信用信息和信貸需求,讓信用“軟信息”和經營“硬數據”的要素價值得到有效釋放。要注重在各級政府的支持下,加強外部涉農數據資源的整合運用。通過不懈努力,加快形成迎接未來政策市場機遇、直面各類風險挑戰的核心競爭力。
三是要堅持底線思維,不斷強化風險防控,牢固樹立穩健、審慎經營理念。居安思危,戒危為安,方能長保其安。要時刻保持高度警醒,充分認識目前所處市場環境、風險特點,將審慎經營理念貫穿業務發展、公司管理全過程,要堅持底線思維和穩字當頭、穩中求進的工作基調,定期檢視風險水平和承受能力,切實做到穩增長與防風險并重。要堅決守住資本金運用安全的底線,切實筑牢風險防控屏障,為長久發揮政策效能打好堅實的基礎。
在全黨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之際,全國農擔體系全體員工既要懷抱夢想又要腳踏實地,既要敢想敢為又要善作善成,在學思想、強黨性中擦亮“農擔底色”,在重實踐、建新功中寫好“農擔答卷”。要筑牢信仰之基,深刻領會在新時代新征程做好農擔工作的重大意義和光榮使命,錘煉政治品格,務實擔當,篤定前行;要匯聚團結之力,擰成一股繩,形成一股勁兒,大力弘揚愛農為農、惠農強農的無私奉獻精神,繼續唱響“學思想、強黨性、重實踐、建新功”的奮進之歌,踔厲奮發,勇毅前行,為破解農村金融供需矛盾、推進鄉村振興和建設農業強國作出新的更大貢獻。